新聞中心

【字體:      】  打印
全文解讀:影響14萬億的私募備案新規
發布時間:2019-12-25 16:12瀏覽次數:

此次備案須知可以說是集大成者,將過去2年基金業協會很多備案層面遇到的問題做了全面系統的總結,非常細致地對基金的運行規范做了規定。同時充分體現資管新規和證監會資管細則的要求,和上位法保持一致。部分內容更嚴格,比如托管、封閉式。

為進一步完善私募投資基金備案公開透明機制,提高私募投資基金備案工作效率,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協會”)在此溫馨提示,申請私募投資基金備案及備案完成后應當注意以下重點事項:

一、私募投資基金備案總體性要求

(一)法律規則依據

私募投資基金在募集和投資運作中,應嚴格遵守《證券投資基金法》、《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運作管理暫行規定》、《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登記和基金備案辦法(試行)》、《關于進一步規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若干事項的公告》、《私募投資基金合同指引》、《私募投資基金募集行為管理辦法》、《私募投資基金信息披露管理辦法》、《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計劃備案管理規范1-4號》、《私募投資基金命名指引》、《私募基金登記備案相關問題解答》等法律法規和自律規則。

協會為私募投資基金辦理備案不構成對私募基金管理人投資能力的認可,亦不構成對私募基金管理人和私募投資基金合規情況的認可,不作為對基金財產安全的保證。投資者應當自行識別基金投資風險并承擔投資行為可能出現的損失。

金融監管研究院解讀:在法律依據上,有增加也有減少。

1、增加了《私募投資基金命名指引》及私募基金登記備案相關問題解答;

2、立法依據保留了《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運作管理暫行規定》(俗稱“新八條底線”),盡管絕大多數內容已經被資管新規和資管細則取代,但考慮《私募基金管理辦法》尚未發布,目前該規定還是有效的。

3、注意,沒有資管新規,這個很重要,這意味著至少目前私募基金還不直接適用資管新規,不過資管新規的大部分要求都在此次備案新規中予以了落實。

第二款是新增條款,主要是明確私募基金的備案性質,即備案不代表產品合規或者財產安全有保證,這個是協會多次強調的問題了。

協會為私募投資基金辦理備案不構成對私募投資基金 管理人(以下簡稱“管理人”)投資能力的認可,亦不構成 對管理人和私募投資基金合規情況的認可,不作為對私募投 資基金財產安全的保證。投資者應當自行識別私募投資基金 投資風險并承擔投資行為可能出現的損失。 

(二)【不屬于私募投資基金備案范圍】

私募投資基金不應是借(存)貸活動。下列不符合“基金”本質的募集、投資活動不屬于私募投資基金備案范圍:

1.變相從事金融機構信(存)貸業務的,或直接投向金融機構信貸資產;

2.從事經常性、經營性民間借貸活動,包括但不限于通過委托貸款、信托貸款等方式從事上述活動;

3.私募投資基金通過設置無條件剛性回購安排變相從事借(存)貸活動,基金收益不與投資標的的經營業績或收益掛鉤;

4.投向保理資產、融資租賃資產、典當資產等《私募基金登記備案相關問題解答(七)》所提及的與私募投資基金相沖突業務的資產、股權或其收(受)益權;

5.通過投資合伙企業、公司、資產管理產品(含私募投資基金,下同)等方式間接或變相從事上述活動。

金融監管研究院解讀:中基協再次強調了私募基金要回歸本質,也多次申明確禁止私募基金從事借貸(存)活動,目的是促使私募基金回歸其主營業務,不過在表述上有些變化。

1)首先對于民間借貸,在表述上更加“寬容一些”,不能直接或間接從事的包括“經常性、經營性民間借貸”,那這也意味著為生產經營需要、偶發性、非經營性的民間借貸是允許的?

不屬于私募投資基金范圍

2018版本

2019年版本

通過委托貸款、信托貸款等方式直接或間接從事借貸活動的;

直接或間接從事經常性、經營性民間借貸活動,包括但不限于通過委托貸款、信托貸款等方式從事上述活動;

實際上這個新的表述,也和司法機關對單位間民間借貸有效性的判斷口徑更為一致了,即單位間借貸應當是“為生產、經營需要”。

2)“私募投資基金通過設置無條件剛性回購安排變相從事借(存)貸活動,基金收益不與投資標的的經營業績或收益掛鉤”。2018年12月12日,在中基協會長洪磊在2018外灘金融·上海國際股權投資論壇上表示:對收(受)益權類產品,要保障基礎資產有可追溯的穩定現金流,現金流賬戶可控且滿足風險隔離要求,禁止剛性回購。此前收(受)益權類投資往往帶有遠期回購條款,本質上是變相放貸,新的備案須知發布之后,此類模式將被禁止。要注意到正式稿并未局限在于收(受)益權中,即所有類型的資產都不得無條件剛性回購。不過既然要求的是不允許無條件回購,那么通過“對賭”條款的設計可能規避這一條款的限制。

3)委托貸款在18年也被禁止了,此次是融合進來。實際上上,資管不能從事委托貸款的最終依據是2018年1月5日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頒布的《關于印發商業銀行委托貸款管理辦法的通知》:商業銀行不得接受委托人受托管理的他人資金發放委托貸款。

4)另外,最后一款再次強調信托貸款間接發放貸款也不可以,這是和此前流傳出來的內部討論稿差異地方,特地把各類資管計劃嵌套變相從事前述業務也是違規。不過前提條件是從事經常性、經營性民間借貸活動

5)關于私募投信貸資產,此處明確的是不能直接投,也是資管新規的明確要求,但包括資管新規在內也不禁止間接投資信貸資產,此外在國家允許的一些平臺是否仍然有一些空間,比如私募嘗試對接在銀登中心這樣的平臺流轉的信貸資產,筆者認為不違反監管要求。(當然基金業協會是否認是另一回事,本次基金業協會的備案須知不屬于監管規定)。

6)其他不屬于私募投資范疇的,主要屬于18年版本,及18年已經發布政策的融合,并無太大變化。

(三)【管理人職責】

管理人應當遵循專業化運營原則,不得從事與私募投資基金有利益沖突的業務。管理人應當按照誠實信用、勤勉盡責原則切實履行受托管理職責,不得將應當履行的受托人責任轉委托。私募投資基金的管理人不得超過一家。

金融監管研究院解讀:此前有管理人在雙管理人產品備案的時候收到中基協這樣的反饋:“請管理人說明設置雙管理人的原因,并說明雙管理人的權責劃分情況和糾紛解決機制”。2018年8月中基協ambers系統已經關閉了雙管理人的產品備案通道,引發了業界的廣泛討論,但是對于此,當時并未有發布正式書面文件,僅是執行口徑。

這一次中基協以明文規定的形式給予明確:私募投資基金的管理人不得超過一家,協會這么做的原因可能認為雙管理人的模式容易出現權責不清情況,當出現風險事件時,容易造成管理人之間互相踢皮球損害投資人利益。規定只能有一家私募基金管理人,法律關系比較明確,進一步明確了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職責。

(四)【托管要求】

私募投資基金托管人(以下簡稱“托管人”)應當嚴格履行《證券投資基金法》第三章規定的法定職責,不得通過合同約定免除其法定職責。基金合同和托管協議應當按照《證券投資基金法》、《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等法律法規和自律規則明確約定托管人的權利義務、職責。在管理人發生異常且無法履行管理職責時,托管人應當按照法律法規及合同約定履行托管職責,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托管人在監督管理人的投資運作過程中,發現管理人的投資或清算指令違反法律法規和自律規則以及合同約定的,應當拒絕執行,并向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國證監會”)和協會報告。

契約型私募投資基金應當由依法設立并取得基金托管資格的托管人托管,基金合同約定設置能夠切實履行安全保管基金財產職責的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日常機構或基金受托人委員會等制度安排的除外。私募資產配置基金應當由依法設立并取得基金托管資格的托管人托管。

私募投資基金通過公司、合伙企業等特殊目的載體間接投資底層資產的,應當由依法設立并取得基金托管資格的托管人托管。托管人應當持續監督私募投資基金與特殊目的載體的資金流,事前掌握資金劃轉路徑,事后獲取并保管資金劃轉及投資憑證。管理人應當及時將投資憑證交付托管人。

金融監管研究院解讀:

1)第一段核心要求是私募基金托管人的職責界定,尤其銀行不能通過托管合同免除自身的責任,而且要以《證券投資基金法》、《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作為法律法規依據,也就是不能以銀行業協會此前的內容作為界定托管銀行的職責邊界。實質上仍然一定程度上存在基金業協會和銀行業協會關于托管職責邊界的爭論。

2)關于托管的要求,首先根據《證券投資基金法》及《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私募基金“除基金合同另有約定外,非公開募集基金應當由基金托管人托管”,即私募基金合同約定不托管的可以不托管,即私募基金的托管要求總體原則上是非強制的。

但具體到政策層面而言,對于不同的私募基金有不同的托管要求,根據此次備案新規:

資產配置型私募基金,必須托管;

私募基金如果通過嵌套有限合伙、公司等SPV投資底層資產的,必須托管;這個主要保障資金安全,主要針對的是私募股權投資基金;

契約型私募基金原則上要托管,但是基金合同約定不托管且相應制度安排的,可以不托管;2018年協會曾有窗口指導要去契約型必須托管,在此次新規中予以放開。

不符合上述情形的,比如有限合伙型或者公司型私募基金的托管目前沒有其他特別的明文限制,即可以通過合同約定不托管。

3)私募投資基金通過合伙企業、公司等特殊目的載體間接投資底層資產的,應當由依法設立并取得基金托管資格的基金托管人托管。新增“托管人應當持續監督私募投資基金與特殊目的載體的資金流,事前掌握資金劃轉路徑,事后獲取并保管資金劃轉及投資憑證。管理人應當及時將投資憑證交付托管人。和此前內部討論稿比,更加細化,可執行性更強,對托管人的職責要求更加明確。

4)基金托管人應當是有“基金托管資格”,這和此前證監會試點的私募綜合托管業務進行區分。

(五)【合格投資者】

私募投資基金應當面向合格投資者通過非公開方式對外募集。合格投資者應當符合《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的相關規定,具備相應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單只私募投資基金的投資者人數累計不得超過《證券投資基金法》、《公司法》、《合伙企業法》等法律規定的特定數量。

金融監管研究院解讀:注意,明確合格投資者符合的規定是《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而不是資管新規的規定。兩者規定的合格投資者在總體上相同,但仍有差別。

對比與資管新規,及證監會資管細則,保留完全一致的表述;但實際上本規則第十條新增了一個資金募集完畢要求,比資管新規和證監會細則稍微嚴格一點。

目前,有部分中小私募還面向非合格投資者募集資金的現象時有發生,還有管理人通過未經特定對象確定程序通過互聯網宣傳私募基金產品信息,這并不符合私募基金募集要求。中基協一再強調私募投資基金應當面向合格投資者通過非公開方式對外募集。

(六)【穿透核查投資者】

以合伙企業等非法人形式投資私募投資基金的,募集機構應當穿透核查最終投資者是否為合格投資者,并合并計算投資者人數。投資者為依法備案的資產管理產品的,不再穿透核查最終投資者是否為合格投資者和合并計算投資者人數。

管理人不得違反中國證監會等金融監管部門和協會的相關規定,通過為單一融資項目設立多只私募投資基金的方式,變相突破投資者人數限制或者其他監管要求。

金融監管研究院解讀:1、在合格投資者穿透核查方面,和私募暫行辦法的規則一致,無特別的規定,及經私募備案的合伙企業、公司可以不穿透,但是普通的組織應當穿透看。

2、第二款主要是約束為單一融資項目設立多只私募投資基金突破監管的模式,這個和證監會細則的規定保持一致,但是如何認定單一項目、多個資管計劃證監會的規則更為細致,私募基金或許也要參照此標準實施。2016年10月21日,《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運作管理暫行規定》相關問題解答:屬于“為單一融資項目設立多個資產管理計劃”:

一是投資運作方面,多個資產管理計劃系為融資人提供債券或股權的一級市場直接融資,不包括二級市場證券買賣行為;

二是交易目的方面,多個資產管理計劃系為滿足同一個項目的一攬子融資計劃而專門設立,標的資產事先固定,不具備動態化的組合管理特征;

三是標的性質方面,融資項目不得公開募集資金,投資者人數依法不得超過200人。典型的情況如分期成立多個產品,投向單個未上市公司股權、單個信托計劃或私募資管產品等。

實踐中,管理人按照內部復制策略設立發行多個證券投資資產管理計劃,且持有相同證券投資組合的情形,不屬于本條規制范圍。

(七)【投資者資金來源】

投資者應當確保投資資金來源合法,不得匯集他人資金購買私募投資基金。募集機構應當核實投資者對基金的出資金額與其出資能力相匹配,且為投資者自己購買私募投資基金,不存在代持。

金融監管研究院解讀:資管新規要求投資者的資金應當是合法的、自有的,不能是借貸資金。另外,協會也多次窗口指導,要求投資者提供材料證明其有相應的出資能力證明,這個主要是在認繳的情況下,防止虛夸產品規模。

(八)【募集推介材料】

管理人應在私募投資基金招募說明書等募集推介材料中向投資者介紹管理人及管理團隊基本情況、托管安排(如有)、基金費率、存續期、分級安排(如有)、主要投資領域、投資策略、投資方式、收益分配方案以及業績報酬安排等要素。募集推介材料還應向投資者詳細揭示私募投資基金主要意向投資項目(如有)的主營業務、估值測算、基金投資款用途以及擬退出方式等信息,私募證券投資基金除外。募集推介材料的內容應當與基金合同、公司章程和合伙協議(以下統稱“基金合同”)實質一致。

金融監管研究院解讀:

和年初的備案須知內部討論稿比,最大的差異是刪除了不同類型的產品備案最低規模限制,此前討論過的備案規則限制如下表

基金類型

實繳規模

私募證券投資基金

不得低于1000萬元

私募股權投資基金

不得低于3000萬元

創業投資基金

不得低1000萬元

資產配置基金

不得低于5000萬元

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員工對私募投資基金的跟投比例不得超過20%

此次公開的備案須知刪除了上述規模限制,實踐中各備案審查人員肯定不會參考

(九)【風險揭示書】

管理人應當向投資者披露私募投資基金的資金流動性、基金架構、投資架構、底層標的、糾紛解決機制等情況,充分揭示各類投資風險。

私募投資基金若涉及募集機構與管理人存在關聯關系、關聯交易、單一投資標的、通過特殊目的載體投向標的、契約型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股權代持、私募投資基金未能通過協會備案等特殊風險或業務安排,管理人應當在風險揭示書的“特殊風險揭示”部分向投資者進行詳細、明確、充分披露。

投資者應當按照《私募投資基金募集行為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對風險揭示書中“投資者聲明”部分所列的13項聲明簽字簽章確認。管理人在資產管理業務綜合報送平臺(以下簡稱“AMBERS系統”)進行私募投資基金季度更新時,應當及時更新上傳所有投資者簽署的風險揭示書。經金融監管部門批準設立的金融機構和《私募投資基金募集行為管理辦法》第三十二條第一款所列投資者可以不簽署風險揭示書。

金融監管研究院解讀:

風險揭示書中最值得關注的應當是關聯交易,核心問題是如何認定“關聯方”,此處備案沒有明確,后續第19條明確了關聯交易,此前協會相關的認定規則有:

(中基協ambers)定義:企業會計準則第36號--關聯方披露 關聯方定義:一方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對另一方施加重大影響,以及兩方或兩方以上同受一方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構成關聯方。

(中基協ambers)關聯方范圍:受同一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控制的金融機構、私募基金管理人、資產管理企業、沖突類業務企業(詳見《私募投資基金登記備案的問題解答(七)》)、投資咨詢及金融服務企業等。

(十)【募集完畢要求】

管理人應當在募集完畢后的20個工作日內通過AMBERS系統申請私募投資基金備案,并簽署備案承諾函承諾已完成募集,承諾已知曉以私募投資基金名義從事非法集資所應承擔的刑事、行政和自律后果。

本須知所稱“募集完畢”,是指:

1.已認購契約型私募投資基金的投資者均簽署基金合同,且相應認購款已進入基金托管賬戶(基金財產賬戶);

2.已認繳公司型或合伙型私募投資基金的投資者均簽署公司章程或合伙協議并進行工商確權登記,均已完成不低于100萬元的首輪實繳出資且實繳資金已進入基金財產賬戶。管理人及其員工、社會保障基金、政府引導基金、企業年金等養老基金、慈善基金等社會公益基金的首輪實繳出資要求可從其公司章程或合伙協議約定。

金融監管研究院解讀:

單獨拆出來“募集完畢要求”,而且細化了尺度。對契約型基金認購款需要全部進入基金托管賬戶(極少數上情況下不托管,進入基金財產賬戶)。對公司型或合伙型,要求是已經簽署公司章程或合伙協議且已經進行工商確權登記,這個是否要求完成工商登記才可以,抑或承諾完成工商登記就可以?

另外要求首輪實繳不低于100萬,防止高出資額但不認繳的情況。對于特殊類型比如社保、政府引導基金、企業年金、慈善基金不做要求。

(十一)【封閉運作】

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含創業投資基金,下同)和私募資產配置基金應當封閉運作,備案完成后不得開放認/申購(認繳)和贖回(退出),基金封閉運作期間的分紅、退出投資項目減資、對違約投資者除名或替換以及基金份額轉讓不在此列。

已備案通過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或私募資產配置基金,若同時滿足以下條件,可以新增投資者或增加既存投資者的認繳出資,但增加的認繳出資額不得超過備案時認繳出資額的3倍:

1.基金的組織形式為公司型或合伙型;

2.基金由依法設立并取得基金托管資格的托管人托管;

3.基金處在合同約定的投資期內;

4.基金進行組合投資,投資于單一標的的資金不超過基金最終認繳出資總額的50%;

5.經全體投資者一致同意或經全體投資者認可的決策機制決策通過。

金融監管研究院解讀:

1、私募股權基金應當封閉是運作,這個是對資管新規的落實,但是此處備案新規更加嚴格,即備案完成之后,除了不放開認/申購外,而且也不能贖回(退出)。此前我們一直討論何為“封閉式”時,此前已有的定義主要是落腳到不能新增申購份額,對于退出一直有爭議,此次備案須知可謂是對私募的“封閉式”做了比較嚴格的界定。

2、同時協會明確一個有限合伙型的私募產品,在備案完成之后,投資人變更、份額轉讓、減資、分紅不在此列。這也我們此前觀點一致,這些也并不屬于開放基金的概念,因為產品規模并不會因為投資人變更而產生影響。

目前實踐中也有“S基金”,其資產配置方式之一就是購買其他投資人的份額,這也是所謂的“私募二級市場”,這個也是協會鼓勵發展的方向。

3、封閉式運作并不代表不能CALL投,只是在募集成立時應當確定好認繳規模,防止后續基金規模無法支撐未來的項目。所以協會增加了一個條款,同時滿足5項條件可以新增投資者或增加既存投資者的認繳出資,但增加的認繳出資額不得超過備案時認繳出資額的3倍。也是對業界CALL投的肯定和認可方式。

(十二)【備案前臨時投資】

私募投資基金完成備案前,可以以現金管理為目的,投資于銀行活期存款、國債、央行票據、貨幣市場基金等中國證監會認可的現金管理工具。

金融監管研究院解讀:這個和證監會此前對券商資管、基金專戶的要求基本一致,也就是產品正式成立資金可以對外配置之前,這段時間可以投資高流動性低風險的資產。現實中存款也比較普遍,不過純粹活期一般收益太低,很多可以和銀行協定存款,1%稍微高一些。

因為有時候備案超過一個月,首批募集資金純粹閑置也嚴重浪費資金效率。

(十三)【禁止剛性兌付】

管理人及其實際控制人、股東、關聯方以及募集機構不得向投資者承諾最低收益、承諾本金不受損失,或限定損失金額和比例。

投資者獲得的收益應當與投資標的實際收益相匹配,管理人不得按照類似存款計息的方法計提并支付投資者收益。管理人或募集機構使用“業績比較基準”或“業績報酬計提基準”等概念,應當與其合理內涵一致,不得將上述概念用于明示或者暗示基金預期收益,使投資者產生剛性兌付預期。

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不得通過設置增強資金、費用返還等方式調節基金收益或虧損,不得以自有資金認購的基金份額先行承擔虧損的形式提供風險補償,變相保本保收益。

金融監管研究院解讀:

1)資管新規明確要求金融機構應向投資者傳遞“賣者盡責、買者自負”的理念,資產管理業務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打破“剛性兌付”,打破剛性兌付的要求凸顯了進一步向資管新規的要求靠攏。

2)從表述上,這里更加嚴謹,防止私募基金繞監管,增加了“管理人的實際控制人、股東、關聯方和募集機構都不得承諾最低收益或限定損失比例”。

3)此外明確不能濫用“業績比較基準”或“業績報酬計提基準”,這是非常重要的細節,當前銀行理財普遍存在這個問題。

管理人可以約定“業績比較基準”或“業績報酬計提標準”,但相關概念的使用應當與其合理內涵一致。例如,“業績比較基準”應當用于說明相對收益投資策略,“業績報酬計提基準”則應當用于約定管理費計提標準,不得變相用于宣傳“預期收益率”。

4)“不得按照類似存款計息的方法計提并支付投資者收益”意味著不能在合同中約定按照固定比例的費用(可能是分紅、可能是股權維持費、項目保證金之類的名目)按期向投資人支付費用,這也主要是防止明股實債。

要求分配收益周期及現金流要和資產端投資收益率匹配,實際操作中除非凈值型產品對實際收益衡量稍微簡單點,否則定期收益分配和資產端匹配比較難界定,比如預留部分高流動性資產用于收益分配此前很普遍。

最后一款明確私募證券基金的管理人不得墊資,墊資模式徹底禁止,和證監會的私募資產管理計劃的規則一致。

(十四)【禁止資金池】

管理人應當做到每只私募投資基金的資金單獨管理、單獨建賬、單獨核算,不得開展或者參與任何形式的“資金池”業務,不得存在短募長投、期限錯配、分離定價、滾動發行、集合運作等違規操作。

金融監管研究院解讀:

目的是防止部分私募基金產品混合運作,分散募集、集中運作,變相開展“資金池”業務。

資管新規第十五規定金融機構應當做到每只資產管理產品的資金單獨管理、單獨建賬、單獨核算,不得開展或者參與具有滾動發行、集合運作、分離定價特征的資金池業務。此內容私募基金同樣適用。

此外從當前各地立案的角度出發,資金端募集不規范宣傳違規,如果資產端運作再資金池+高提成績效,加上最后兌付發生困難嚴重虧損,結合起來也是非法集資認定重要考慮因素。

(十五)【禁止投資單元】

管理人不得在私募投資基金內部設立由不同投資者參與并投向不同資產的投資單元/子份額,規避備案義務,不公平對待投資者。

金融監管研究院解讀:

此處屬于新規定。除此之外,這種模式分投資單元相當于非標的“傘型賬戶”,只不過這個賬戶只是合同上的規定按照項目或者投資人單獨核算而已。

這也將對私募產品備案產生較大的影響,實踐中有不少此類的操作。我們認為此處規定主要是為了防止通過先備案再變更的方式“借殼”,當然,這種模式也隱藏其他風險,最核心的是沒法做到財產隔離和風險隔離,不同的投資人對應不同的項目,項目間單獨核算,但是共用一個有限合伙(產品),雖然這樣的規定,這合同層面是有效的,但是無法對抗對三人,很容易造成風險交叉傳導。在退出層面,雖然一般的管理人都會在合同層面約定風險和收益的承擔方式,但是實際上有很大的操作空間,所以也很容易造成糾紛。

如,有私募管理人此前發行過了一直有限合伙股權產品,該有限合伙注冊在某地,后因該新設的有限合伙無稅收優惠,為此管理人將新項目也放到該產品下面,新的投資人入伙并辦理變更,所有投資人簽署新的合伙協議,約定兩個項目獨立核算,對應的投資人承擔對應的風向并享有相應的收益。這就應當屬于此處的設立不同的投資單元/子份額模式。此外,上述案例是因為稅收問題,現如今因投資類有限合伙注冊難、私募產品備案難通過等問題,也會導致有管理人借用原產品作為“殼”,不過后續股權基金嚴格要求是封閉式后,前述情形估計難以通過分設投資單元的方式規避相關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設立不同投資單元和分期發行產品不是同一個概念,前者本質上是同一個產品,分期發行是屬于不同的產品,本身就有獨立性。

(十六)【組合投資】

鼓勵私募投資基金進行組合投資。建議基金合同中明確約定私募投資基金投資于單一資產管理產品或項目所占基金認繳出資總額的比例。

私募資產配置基金投資于單一資產管理產品或項目的比例不得超過該基金認繳出資總額的20%。

金融監管研究院解讀:

證監會細則有“雙25%”限制,在原來的內部中,私募基金是“單20%”,即投資單一資產(產品或標的)不能超過基金規模的20%,正式稿沒有明確的比例。更為關鍵的是,用詞上只是“建議”,即并沒有強制要求。不過,對于資產配置類基金產品而言,有其本身特殊的比例限制。

(十七)【約定存續期】

私募投資基金應當約定明確的存續期。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和私募資產配置基金約定的存續期不得少于5年,鼓勵管理人設立存續期在7年及以上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

金融監管研究院解讀:

2017年7月7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頒布的《私募基金監管問答——關于享受稅收試點政策的創業投資基金標準及申請流程》,享受該稅收試點政策的創業投資基金除需符合中國證監會和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有關私募基金的管理規范外,還要求創業投資基金存續期限不短于7年。關于基金存續期此前并未有一個明確的時間規定,中基協這次明文規定股權類、資產配置類私募基金產品的基金存續期。

私募投資基金所投標的的退出日期不得晚于該私募投資基金的到期日源自證監會資管細則的規定保持一致。

另外時間中,私募股權基金往往是“3+2”和“5+2”,那3+2期限的PE是屬于5年還是3年呢?如果屬于3年則不符合備案新規的規范,不過其規定的是存續期,“3+2”的2年是退出期,最長可能是5年,這個是否符合5年存續期的規定呢?我們認為這個期限存在問題。

另外,如果一個私募基金當初設立的時候規定的是存續5年以上,但是如果提前退出了,是否符合此處規定呢?我們認為符合,這里的5年存續期應當以合同規定的為準,實際提前退出了,這個也是市場正常的需求。

和此前2月份的備案須知內部討論稿比,刪除了證券私募不低于15年的要求也符合慣例。一般對證券類私募存續時間波動性較大,也和投資業績,市場表現高度相關。沒有必要額外約束。

(十八)【基金杠桿】

私募投資基金杠桿倍數不得超過監管部門規定的杠桿倍數要求。開放式私募投資基金不得進行份額分級。

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不得在分級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內設置極端化收益分配比例,不得利用分級安排進行利益輸送、變相開展“配資”等違法違規業務,不得違背利益共享、風險共擔、風險與收益相匹配的原則。

金融監管研究院解讀:

如何理解其中的“監管部門規定的杠桿倍數”,都主要有哪些規定?首先當然包括資管新規。新八條底線此次也明確作為“上位法”也要遵守。不過杠杠方面的規定資管新規可以說覆蓋了。另外,證監會的資管細則中的杠杠規定是否要遵守?

 

                                                             杠桿倍數要求

產品類型

要求

固定收益類

分級比例不得超過3:1

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

分級比例不得超過2:1

混合類

分級比例不得超過2:1

權益類

分級比例不得超過1:1

2018年4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頒布了《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二十一規定:公募產品和開放式私募產品不得進行份額分級。分級私募產品的總資產不得超過該產品凈資產的140%。分級私募產品應當根據所投資資產的風險程度設定分級比例(優先級份額/劣后級份額,中間級份額計入優先級份額)

此外明確表示私募證券基金管理人不得設置極端化的收益分配比例,比如如果虧損劣后級虧99%,優先級虧1%,如果有超額收益,超額收益99%劣后級優先級只獲得1%超額收益。但這樣的規定基本全面扼殺了分級產品生存空間。本質上還是對同虧同盈理解不一致。

(十九)【關聯交易】

私募投資基金進行關聯交易的,應當防范利益沖突,遵循投資者利益優先原則和平等自愿、等價有償的原則,建立有效的關聯交易風險控制機制。上述關聯交易是指私募投資基金與管理人、投資者、管理人管理的私募投資基金、同一實際控制人下的其他管理人管理的私募投資基金、或者與上述主體有其他重大利害關系的關聯方發生的交易行為。

管理人不得隱瞞關聯關系或者將關聯交易非關聯化,不得以私募投資基金的財產與關聯方進行利益輸送、內幕交易和操縱市場等違法違規活動。

私募投資基金進行關聯交易的,應當在基金合同中明確約定涉及關聯交易的事前、事中信息披露安排以及針對關聯交易的特殊決策機制和回避安排等。

管理人應當在私募投資基金備案時提交證明底層資產估值公允的材料(如有)、有效實施的關聯交易風險控制機制、不損害投資者合法權益的承諾函等相關文件。

金融監管研究院解讀:

在關聯交易的范圍上,正式版做了專門界定,最大的變化是明確將管理人管理的或者同一實際控制人管理的其他私募投資基金也納入之中。

征求意見稿中要求關聯交易金額超過基金金凈資產20%的才要有特殊決策機制和回避安排,而正式稿刪除了20%這一限制,即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

(二十)【公司型與合伙型基金前置工商登記和投資者確權】

公司型或合伙型私募投資基金設立或發生登記事項變更的,應當按照《公司法》或《合伙企業法》規定的程序和期限要求,向工商登記機關申請辦理登記或變更登記。

金融監管研究院解讀:公司型或者合伙型金在設立或變更時,應當辦理工商變更登記。

(二十一)【明示基金信息】

私募投資基金的命名應當符合《私募投資基金命名指引》的規定。管理人應當在基金合同中明示私募投資基金的投資范圍、投資方式、投資比例、投資策略、投資限制、費率安排、核心投資人員或團隊、估值定價依據等信息。

契約型私募投資基金份額的初始募集面值應當為人民幣1元,在基金成立后至到期日前不得擅自改變。

金融監管研究院解讀:應當符合《私募投資基金命名指引》的規定,對于合同要明確的內容也做了規定。

(二十二)【維持運作機制】

基金合同及風險揭示書應當明確約定,在管理人客觀上喪失繼續管理私募投資基金的能力時,基金財產安全保障、維持基金運營或清算的應急處置預案和糾紛解決機制。

管理人和相關當事人私募投資基金的職責不因協會依照法律法規和自律規則執行注銷管理人登記等自律措施而免除。已注銷管理人和相關當事人應當根據《證券投資基金法》、協會相關自律規則和基金合同的約定,妥善處置在管基金財產,依法保障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金融監管研究院解讀:

2018年6月“阜興系”私募爆雷引發了私募托管機構職責的大爭論,中基協與中銀協雙方展開了互懟。其中的焦點問題在于私募基金托管人是否應當與私募管理人承擔共同受托責任,以及在私募管理人失聯之后,托管機構是否義務“召開持有人大會”、“開展資產保全”等。7月份有部分私募股權基金管理人和其他類管理人在受到協會的反饋,要求托管人對股權類和其他類的基金合規性和真實性等方面發表意見,但是托管機構認為這不屬于托管機構職責,也無法實際進行核查,因此托管機構也沒法對相關事項發表意見。正式稿明確,除了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職責不因注銷等自律措施而免除外,還新增“相關當事人”的職責也不免除,這個主要應當指的是托管機構。

此次中基協明確要求:基金合同及風險揭示書應當明確約定,在私募基金管理人客觀上喪失繼續管理私募投資基金的能力時,要有糾紛解決機制。在發生此類風險事件出現時能夠進一步明確各方職責

(二十三)【材料信息真實完整】

管理人提供的私募投資基金備案和持續信息更新的材料和信息應當真實、準確、完整,不存在任何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管理人應當上傳私募投資基金備案承諾函、基金合同、風險揭示書和實繳出資證明等簽章齊全的相關書面材料。

協會在辦理私募投資基金備案時,如發現私募投資基金可能涉及復雜、創新業務或存在可能損害投資者利益的潛在風險,采取約談管理人實際控制人、股東及其委派代表、高級管理人員等方式的,管理人及相關人員應當予以配合。

金融監管研究院解讀:

備案要求上傳文件中,刪除了征求意見稿中“私募基金托管人(如有)托管業務承諾函”這一材料。

相對于此前正式發布版本的備案須知,本條最后一款是新增條款,賦予了協會在產品備案遇到特殊情形,可以約談私募管理人的權力。

(二十四)【信息披露】

管理人應當在私募投資基金的募集和投資運作中明確信息披露義務人向投資者進行信息披露的內容、披露頻度、披露方式、披露責任以及信息披露渠道等事項,向投資者依法依規持續披露基金募集信息、投資架構、特殊目的載體(如有)的具體信息、杠桿水平、收益分配、托管安排(如有)、資金賬戶信息、主要投資風險以及影響投資者合法權益的其他重大信息等。

管理人應當及時將上述披露的持續投資運作信息在私募投資基金信息披露備份系統進行備份。

金融監管研究院解讀:

將征求意見稿中的“資金投向”替換為“投資架構、特殊目的載體(如有)的具體信息等兩項更具體的要求。

(二十五)【基金年度報告及審計要求】

管理人應當在規定時間內向協會報送私募投資基金年度報告。

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私募資產配置基金的年度報告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經過審計。會計師事務所接受管理人、托管人的委托,為有關基金業務出具的審計報告等文件,應當勤勉盡責,對所依據的文件資料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進行核查和驗證。其制作、出具的文件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給他人財產造成損失的,應當與委托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金融監管研究院解讀:

明確私募股權、資產配置基金的年度財務報告要經過審計,這個是較大的變化,原來是合伙型私募基金必須審計。另外,明確審計機構應對虛假陳述等所產生的損失承擔連帶責任。

(二十六)【重大事項報送】

私募投資基金發生以下重大事項的,管理人應當在5個工作日內向協會報送相關事項并向投資者披露:

1.管理人、托管人發生變更的;

2.基金合同發生重大變化的;

3.基金觸發巨額贖回的;

4.涉及基金管理業務、基金財產、基金托管業務的重大訴訟、仲裁、財產糾紛的;

5.投資金額占基金凈資產50%及以上的項目不能正常退出的;

6.對基金持續運行、投資者利益、資產凈值產生重大影響的其他事件。

金融監管研究院解讀:

第五項屬于對原來“單一項目基金不能推出”的細化,刪除了原來“3、觸及基金預警線或止損線的;”這一要求。

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登記和基金備案辦法(試行)

第二十三條 私募基金運行期間,發生以下重大事項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應當在5個工作日內向基金業協會報告:

(1)

基金合同發生重大變化

(2)

投資者數量超過法律法規規定;

(3)

基金發生清盤或清算

(4)

私募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發生變更

(5)

對基金持續運行、投資者利益、資產凈值產生重大影響的其他事件。

刪除了“私募投資基金通過合伙企業間接投資底層資產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應當向協會持續報送合伙企業和底層資產的相類情況。”,但相應的,在其他條款中要求披露投資機構及SPV情況。

(二十七)【信息公示】

管理人應當及時報送私募投資基金重大事項變更情況及清算信息,按時履行私募投資基金季度、年度更新和信息披露報送義務。管理人未按時履行季度、年度、重大事項信息更新和信息披露報送義務的,在管理人完成相應整改要求之前,協會將暫停受理該管理人新的私募投資基金備案申請。管理人未按時履行季度、年度、重大事項信息更新和信息披露報送義務累計達2次的,協會將其列入異常機構名單,并對外公示。一旦管理人作為異常機構公示,即使整改完畢,至少6個月后才能恢復正常機構公示狀態。

私募投資基金備案后,協會將通過信息公示平臺公示私募投資基金基本情況。對于存續規模低于500萬元,或實繳比例低于認繳規模20%,或個別投資者未履行首輪實繳義務的私募投資基金,在上述情形消除前,協會將在公示信息中持續提示。

(二十八)【基金合同的終止、解除與基金清算】

基金合同應當明確約定基金合同終止、解除及基金清算的安排。對于協會不予備案的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應當告知投資者,及時解除或終止基金合同,并對私募投資基金財產清算,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管理人在私募投資基金到期日起的3個月內仍未通過AMBERS系統完成私募投資基金的展期變更或提交清算申請的,在完成變更或提交清算申請之前,協會將暫停辦理該管理人新的私募投資基金備案申請。

金融監管研究院解讀:目前有不少私募基金進入清算程序,但是有不少陷入僵局,比如管理人失聯或者不配合等情形,此次清算、終止等要求作明確安排。

(二十九)【緊急情況暫停備案】

協會在辦理私募投資基金備案過程中,若發現管理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在下列情形消除前可以暫停備案:

1.被公安、檢察、監察機關立案調查的;

2.被行政機關列為嚴重失信人,以及被人民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的;

3.被中國證監會及其派出機構給予行政處罰或被交易所等自律組織給予自律處分,情節嚴重的;

4.拒絕、阻礙監管人員或者自律管理人員依法行使監督檢查、調查職權或者自律檢查權的;

5.涉嫌嚴重違法違規行為,中國證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建議的;

6.多次受到投資者實名投訴,涉嫌違反法律法規、自律規則,侵害投資者合法權益,未能向協會和投資者合理解釋被投訴事項的;

7.經營過程中出現《私募投資基金登記備案問答十四》規定的不予登記情形的;

8.其他嚴重違反法律法規和《私募基金管理人內部控制指引》等自律規則的相關規定,惡意規避《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須知》和本須知要求,向協會和投資者披露的內容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經營管理失控,出現重大風險,損害投資者利益的。

金融監管研究院解讀

這個也屬于新增條款,賦予了協會暫停備案的權利,防止潛在的風險再次擴大。

另外,正式稿,刪除了征求意見稿中關于“【鼓勵扶持】、【投資房地產領城】、【投資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等的內容。

二、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含FOF)特殊備案要求

(三十)【證券投資范圍】

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的投資范圍主要包括股票、債券、期貨合約、期權合約、證券類基金份額以及中國證監會認可的其他資產。

金融監管研究院解讀:

這個明確是“證券類”基金份額。

(三十一)【開放要求和投資者贖回限制】

私募證券基金管理人應當統籌考慮投資標的流動性、投資策略、投資限制、銷售渠道、潛在投資者類型與風險偏好、投資者結構等因素,設置匹配的開放期,強化對投資者短期申贖行為的管理。

基金合同中設置臨時開放日的,應當明確臨時開放日的觸發條件,原則上不得利用臨時開放日的安排繼續認/申購(認繳)。

金融監管研究院解讀:

此前內部稿的要求是”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成立后應封閉運作不低于6個月,封閉期結束后每月至多開放一次“,很顯然正式稿更為寬松。

(三十二)【規范業績報酬】

業績報酬提取應當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的存續期限、收益分配和投資運作特征相匹配,單只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只能采取一種業績報酬提取方法,保證公平對待投資者。業績報酬提取比例不得超過業績報酬計提基準以上投資收益的60%。

私募投資基金連續兩次計提業績報酬的間隔期不應短于3個月。鼓勵管理人采用不短于6個月的間隔期。管理人在投資者贖回基金份額時或在私募投資基金清算時計提業績報酬的,可不受上述間隔期的限制。

金融監管研究院解讀:

60%業績報酬上限總體是中國特色,該規定主要預防管理人通過業績報酬的調節來變相達到降低投資人收益浮動空間,從而制造剛兌兌付假象。當然實際上這個比例限制和證監會的資管細則一致(針對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的)。

(三十三)【投資經理】

管理人應當在基金合同中明確約定投資經理,投資經理應當取得基金從業資格并在協會完成注冊。投資經理發生變更應當履行相關程序并告知投資者。

金融監管研究院解讀:

此章節還刪除了【嚴控“安全墊”】、【嚴禁變相“保本保收益”】等備案要求,當然刪除了并不意味著允許這類業務,很顯然保本保收益在資管新規等層面都作了嚴格的要求。相關內容重新拆分放在前面章節。

三、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含FOF)特殊備案要求

(三十四)【股權投資范圍】

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投資范圍主要包括未上市企業股權、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或交易的股票、可轉債、市場化和法治化債轉股、股權類基金份額,以及中國證監會認可的其他資產。

金融監管研究院解讀:

明確可轉債屬于股權投資的范疇這個可以說是對此前reits研討會中的內容明確,但是更為關鍵的是也沒有明確限制在reits領域了。

(三十五)【股權確權】

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入股或受讓被投企業股權的,根據《公司法》、《合伙企業法》,應當及時向企業登記機關辦理登記或變更登記。管理人應及時將上述情況向投資者披露、向托管人報告。

金融監管研究院解讀:要求私募基金投資股權的應當辦理工商確權。新增了管理人向投資者披露和托管人報告的要求。

(三十六)【防范不同基金間的利益沖突】

管理人應當公平地對待其管理的不同私募投資基金財產,有效防范私募投資基金之間的利益輸送和利益沖突,不得在不同私募投資基金之間轉移收益或虧損。在已設立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尚未完成認繳規模70%的投資(包括為支付基金稅費的合理預留)之前,除經全體投資者一致同意或經全體投資者認可的決策機制決策通過之外,管理人不得設立與前述基金的投資策略、投資范圍、投資階段均實質相同的新基金。

金融監管研究院解讀:

這其中70%的規定是新增規定,這個主要是為了防止同類產品未投資完成,及開設同類的產品再投資相同的項目,損害此前投資人的利益,也可以防止私募管理人進行利益輸送,對投資人“厚此薄彼”。

四、私募資產配置基金特殊備案要求

(三十七)【投資方式】

私募資產配置基金應當主要采用基金中基金的投資方式,80%以上的已投基金資產應當投資于依法設立或備案的資產管理產品。

金融監管研究院解讀:明確了私募資產配置基金的投資方式,即私募FOF。

(三十八)【杠桿倍數】

分級私募資產配置基金投資跨類別私募投資基金的,杠桿倍數不得超過所投資的私募投資基金的最高杠桿倍數要求。

金融監管研究院解讀:這個杠桿倍數應當包括了分級杠桿和投資運作杠桿倍數,具體要求見前面條款的解讀。

(三十九)【單一投資者】

僅向單一的個人或機構投資者(依法設立的資產管理產品除外)募集設立的私募資產配置基金,除投資比例或者其他基金財產安全保障措施等由基金合同約定外,其他安排參照本須知執行。

五、過渡期及其他安排

本須知自發布之日起施行,協會之前發布的自律規則及問答與本須知不一致的,以本須知為準。為確保平穩過渡,按照“新老劃斷”原則,協會于2020年4月1日起,不再辦理不符合本須知要求的新增和在審備案申請。2020年4月1日之前已完成備案的私募投資基金從事本須知第(二)條中不符合“基金”本質活動的,該私募投資基金在2020年9月1日之后不得新增募集規模、不得新增投資,到期后應進行清算,原則上不得展期。

金融監管研究院解讀:過渡期按照新老劃斷,4月1日按照新備案須知執行,這個時間點以前的存量老產品的投資范圍不符合新須知的,在9月1日之后針對投資范圍超規的其他類私募(比如類信貸)不得新增規模,但可以自然到期,保證市場的平穩過渡。

不過注意這里不符合新的備案規則的產品存續期內不得新增募集規模,是按照最嚴格口徑執行,也就是不得新增募集資金,不得新增客戶,不得新增余額。

私募投資基金投向債權、收(受)益權、不良資產等特殊標的的相關要求,另行規定。

金融監管研究院解讀:原來內部稿中有相關要求,但此次正式稿刪除處理,明確另行規定。

協會再次重申,私募投資基金應當做到非公開募集、向合格投資者募集。管理人應當誠實信用,勤勉盡責,堅持投資者利益優先,投資者應當“收益自享、風險自擔”,做到“賣者盡責、買者自負”。私募投資基金備案不是“一備了之”,請管理人持續履行向協會報送私募投資基金運作信息的義務,主動接受協會對管理人及私募投資基金的自律管理,協會將持續監測私募投資基金投資運作情況。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金融監管研究院)